11月8日,中美雙方經過5個月,前后7輪的艱苦談判,終于就紡織品問題達成協議,使歷時近一年的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得以化解,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昨日詳細解讀了這份經過艱難磋商產下的中美紡織品協議。 突破242條款增幅界限 該負責人對中美紡織品協議的幾個要點作了具體介紹:從協議產品范圍看,包括棉制褲子等21種產品,金額為35億美元,約占2004年美進口我紡織品總額的20%。今年以來,美方已經設限和正在調查的產品達24種,涉及金額63億美元,美業(yè)界還要求對我所有今年一體化產品提出設限申請。應該說,最終達成的協議產品范圍已大幅縮小,使我對美紡織品出口絕大部分產品基本可以享受自由貿易。 從協議產品基數看,2006年基本是2005年全年美國從中國實際進口量,2007年和2008年均為上一年度全年協議量。美方確認這一基數,實際上承認了我出口企業(yè)今年一體化以來的增長,并以此作為后三年的增長基礎。 從協議達成的增長率看,2006年為10%~15%,2007年為12.5%~16%,2008年為15%~17%,全面突破了242條款7.5%的增幅界限。 從實際獲得的出口數量看,總體來說,協議涵蓋的21種產品2006年可出口數量總計達27.9億平方米,和2004年的12.5億平方米相比,實際增長123%,2007年可達31.7億平方米,比2004年增長154%,2008年達36.7億平方米,比2004年增長194%;市場份額可由2004年的6.7%提高到2008年的19.8%。 對卡關產品,美方同意立即全部放行協議簽署前因其設限造成的卡關貨物,有關數量完全由美方自行承擔,不從中方協議量中扣減。 對242條款的使用,美方明確承諾,對2002年以前一體化產品和此次協議內產品棄用242條款;對協議外產品克制使用242條款。 不遜中歐協議在中美協議剛簽下時,業(yè)界曾質疑設限種類、年限較中歐協議更多、更久。據中歐在今年6月達成的紡織品協議,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間,中國10個類別紡織品對歐出口量將有8%~12.5%的增幅。 外貿司負責人昨日澄清,中美協議和中歐協議就協議產品的品種來說,盡管絕對數量不同,但涵蓋的產品范圍和總量大致相當!耙驗楹蜌W盟相比,美國對紡織品的分類更細。” 他以褲子為例,指出中歐協議中僅有褲子1種產品,而在中美協議就體現為棉制褲、毛制褲、化纖褲、植物纖維褲4種產品。換言之,中美協議中,僅褲子就占了4種,襪子和襯衫又分別占了3種。 該負責人稱,中歐協議10種產品和中美協議21種產品涵蓋的范圍是相當的。就兩個協議涵蓋的中國海關編碼看,中歐協議涵蓋了699個十位編碼的產品,中美協議涵蓋了628個十位編碼的產品。 至于中方將協議執(zhí)行到2008年,該負責人解釋說,這是因為協議確定的基數和增長率都對我企業(yè)較為有利,且美方在2008年增幅上較前兩年又有全面提高,可使我有關產品在2008年獲得更大的出口空間。另外,協議到2008年,則貿易環(huán)境的確定性也將持續(xù)到2008年。 紡企備戰(zhàn)明年出口 這位親歷談判的外貿司負責人指出,由于242‘特保’條款的客觀存在,對我紡織品出口的某種限制是難以避免的。盡管認為美方體現的靈活性還不夠,但在這位外貿司負責人看來,中美協議還是一個超越“雙贏”的“多贏協議”,“協議兼顧了中美雙方的關注,在給美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紡織業(yè)提供結構調整空間的同時,也使我國的協議產品出口空間得以拓展,更重要的是為兩國紡織業(yè)界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和可預見的貿易環(huán)境。 東方國際上海利泰的副總趙曉東告訴記者,中美協議比業(yè)界此前預期的好,也確實為從事對美貿易的中國紡企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對安定的貿易環(huán)境。但他也不無惋惜地指出,由于中美協議遲遲難產,從事對美貿易的國內企業(yè)普遍遭遇了訂單流失之痛,“在協議簽下之前,我們一直未接到大客戶的訂單,而按照以往,客戶九十月份就會來談意向。”外貿司負責人透露,浙江、安徽、福建、深圳等我國紡織品主產區(qū)企業(yè)都已陸續(xù)開始安排明年的對美出口,準備重拾美國市場。 趙曉東對記者表示,“我們會抓緊時間爭取尚存的機會。” 據商務部的管理方案,從本月6日起,商務部將面向國內萬余家企業(yè),對明年21類輸美紡織品配額的30%展開首次招標,凡今年1~9月有出口業(yè)績的企業(yè)都可公開競標。 新聞鏈接 百度一下(wwwbaiducom)“中美紡織品協議”,查到相關網頁約672000篇。經過中美雙方七輪艱苦談判,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和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11月8日簽署《關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的諒解備忘錄》。根據協議,中美紡織品協議將于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于2008年底終止,數量管理范圍涉及21類紡織品和服裝。 |